国匠·人物 | 刘延烽律师专访:技术驱动型的青年律师典范


刘延烽律师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现任广东国匠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具有丰富的诉讼和非诉经验,专注于重大、疑难民商事纠纷的诉讼与仲裁,特别擅长于公司法律事务、金融法律事务和房地产建筑法律事务的争议解决,并为数十家政府机构、500强企业提供优质的常年法律顾问服务。
刘延烽律师秉着真诚、专业及负责任的态度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法律方案,取得良好的代理效果,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客户的合法权益,赢得客户的一致好评与信任。
今天,“国匠·人物”栏目邀请到刘延烽律师(以下简称为“刘律师”)进行专访,让我们走近刘延烽律师,来了解他从事的主要业务领域以及他对律师工作的看法。
Q: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您从事的业务领域
刘律师:主要从事国内及涉港澳地区的民商事诉讼和非诉业务,包括公司法律事务、金融法律事务和房地产建筑法律事务的争议解决,同时也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优质的常年法律顾问服务。
Q:您从事的民事业务涉及领域甚广,难免会遇到不熟悉的领域。面对陌生的领域,您是如何迅速上手并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呢?
刘律师: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虽然我们平时接触的业务类型较多,但其实归根到底各领域的内在法律逻辑和法学理论是一致的,所以要掌握好基础的法学理论,那么处理起案件来就游刃有余。
第二,通过大量的案件积累和实战经验来提升工作的速度和精度。今年是我从事法律行业的第7个年头了,我经办的数百起案件,都是我最宝贵的经验财富。
第三,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我喜欢通过大数据的思维去掌握最新的审判思路。因为经验会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只有将大数据的思维和法律服务进行结合,才能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
Q:您担任多家政府部门和企业的法律顾问,那么请问政府法律顾问的工作与企业法律顾问的工作对律师有什么能力上的要求?
刘律师:我认为最核心的能力还是掌握商业思维和了解政府处事风格。律师不应局限于从法律角度思考问题,还应具备政治敏锐度和社会观察力,能理解商业语言和商业逻辑,将法律技能的运用嵌入到商业战略之中,这样的服务才是客户真正想要的。
Q:您从业数年,请问您能不能分享一个您办过的知名案件?在办案的过程中您遇到了什么困难?您如何解决这个困难?
刘律师:我自诩是一名技术驱动型的青年律师,我想我的最大优势就是将科技手段运用到办案过程中,比如以“诉讼可视化”的方式办理案件就是其中一方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关于“场外配资”的案件。
前两年“场外配资”开始兴起,案中原告向配资公司支付1000万元保证金后,配资公司为原告配资4000万元进行炒股。后因原告炒股失利,被配资公司强制平仓并没收保证金。原告遂起诉至法院,要求配资公司返还1000万元保证金(本案中我们作为配资公司的代理人)。原告主张其没有进行真实的股票交易,因为原告并没有以自己的名义开通股票账户进行交易。事实上,原告是通过配资公司为其提供的虚拟账号(恒生公司HOMS系统账号)进行股票交易的,而这种虚拟账号的交易将反应在证券市场的真实交易中。
这个案件的难度在于,HOMS系统的交易模式与我们日常使用的交易系统不同,一般人不易理解。如何让法官了解案件真实的交易模式和原告的炒股情况,就成了一道难题。为此,我们制作了一系列的可视化图表。从这些图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所有交易都是由原告本人操作的,亏损也是原告对市场趋势的判断失误造成的,因此责任也应该由原告承担。
很欣慰的是,庭审时法官一直把我们的图表放在手边,并不时地对照翻阅案卷,取得了很好的庭审效果。最后,该案获得全胜,客户对我们的付出表示十分满意。
类似这样通过诉讼可视化的手段赢得案件的例子还很多,我想,当我们表现出律师应有的专业技巧和专业态度,法官也会以一种更加专业的方式与我们交流。法官和律师一样,其实都对法律技术求知若渴。
Q:您是如何提高自己在处理大数据方面的效率的?有什么独特的方法?
刘律师:作为青年律师,善于运用科技的手段来处理日常事务是我们的优势。
一方面,如果案件涉及的证据量庞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一些数据分析软件来帮助我们进行材料分析。在实际操作中,我们经常使用如文字识别工具ABBYY FineReader、图片分析工具Duplicate Cleaner、思维导图工具Mindjet、诉讼可视化软件Visio等软件,另外我觉得Excel也是非常强大的,善用Excel的宏编程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需要运用大数据进行法律检索,我们团队内部也形成了一套大数据检索指引。根据我们的统计,通过流程化的数据检索和模块化的分析报告,完全可以将大数据的处理能力提升300%。
当然,我认为大数据检索的关键不是速度,而是律师提取案件关键信息的能力,不同的律师对于案件关键点的提取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对案件的关键信息提取错误,那么任何大数据检索都是徒劳的。
Q:您是广州市律师协会青年律师工作委员会委员,身为青年律师工作委员会的成员之一,您平时主要会做些什么工作?您觉得有什么收获?
刘律师:广州律协青工委是服务于全市45周岁以下青年律师的官方组织,服务群体广泛,我很荣幸能为全市近万名青年律师发展成长献上自己的绵薄之力。因为我有比较丰富的主持经验,所以也有幸主持了青工委主办的法律服务产品创新设计大赛、新执业律师迎新会、征文与演讲大赛、青年律师大讲堂等活动。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机会为广大青年律师服务。
我感觉律师工作的强度确实是很大的,通过青工委这个平台我也收获了一批和自己志同道合的律师同仁,在我前进的道路上给我勇气和陪伴。
Q:身为如此年轻的合伙人,您是怎么开拓案源,积累自己的客户呢?
刘律师:我觉得每个律师都有自己独特的开拓案源的方式,而与我们朝夕相处的律师同仁,就是我们的客户。随着专业化分工的深入,每个律师都应该有自己擅长的领域,那么跨领域的业务合作就会是律师合作的常态。因此,我们应不断在专业化的道路上深耕,同时也应该注重在同行间推广自己。
Q:您平时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解压?您还有其他兴趣爱好吗?
刘律师:听音乐、旅游都是很好的放松方式。我个人喜欢唱歌,大学时代是西南政法大学的十大歌手,不过律师工作强度大,加班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想约几个朋友去K歌也不容易了。在这一点上我也要反思,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应当更加重视身体素质的提高。
Q:身为青年律师,您有怎样的执业理念?对未来有怎样的展望?
刘律师:我的执业理念是用心做好每一个案件,同时借助更先进的技术手段辅助办案,让客户有更好的获得感和体验感。
面对未来,我希望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同时能进一步促进律所的品牌建设,律师和律所是一对关系紧密的概念,只有相辅相成协调发展,才能释放出最大的能量。
